沈帥青: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就別怨
發布時間: 2015/04/10 08:00
港股大升,股民不亦樂乎,沒有股票在手的,難免不是味兒。今時今日,仍有不少人只信儲蓄,但社會致富規則改變,要資產保值或增值,便不可不懂投資之道。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!
港股成交接連創歷史新高,恆指昨日一度升近1,700點,最終升約700點收市,大家的話題離不開股市,賺了錢的心花怒放,至於沒有入市的,則只可沉默是金,心裡慨嘆「這些機會不是我的」。
事實上,只有儲蓄戶口,再加強積金戶口,至於股票買賣則完全不沾手的,大有人在,心態或者怕風險高,又或自認對股票市場運作所知不多,恐輸多贏少,不如儲蓄穩陣。固然,投資有風險,投資與投機也只是一線之差,但更現實的是,累積財富的遊戲規則已經改變,儲蓄永遠是好,但若一味只是儲,卻對其他投資理財一竅不通,甚至堅持完全不沾手,始終蝕底。
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變化,最明顯之一是貧富差距愈來愈大。樂施會今年初公布研究報告,推算到了明年,全球最富有的1%人,將擁有全球超過一半的財富,意味屆時這1%人口所擁有的財富,還多過其餘99%人口的財富總和。為什麼富者愈富?財富愈向這1%的人口靠攏?
貧富懸殊原因有種種,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、法國巴黎經濟學院及英國牛津大學的經濟學家,曾經分析逾百年的美國稅務局數據後,於2013年曾發表聯合研究,提出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,與投資有關。最富有人口,收入來源不止是薪金,更重要是股票,10%最富有人口擁有超過90%的股票。他們收入因股市倍升而大幅增加。2012年,最富有10%人口的收入,已經佔全部收入的一半。
擁有本錢的富人,靠金融知識,錢滾錢,沒本錢或金融知識的原地踏步,又怎不被拋離得愈來愈遠?
投資必然有風險,股票有升有跌,社會的財富遊戲規則改變,否則若有餘錢可運用,除了旅行、買手機或吃喝玩樂,也應有理財的心態。俗語有云: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。一般打工仔薪酬,近年加幅不多,甚或只微升或不升,跑輸通脹大有人在,多國政府為催谷經濟放水救市,令存款利率近乎零,只靠儲蓄將連保本也做不到。
在全球政府放水下,最受惠的是環球股市,若沒理財投資觀念,又或沒良好的理財知識,一是錯失良機,又或就算投資也只落得「傷痕累累」。即使堅持不入市,打工仔至少也有強積金戶口,真金白銀每月供款,選哪一種基金、何時轉換組合等,若懶理,最終吃虧也是自己。
對於股票或投資工具的知識又或理財觀念,近年越受到重視,連大學生也可能已有多年股票買賣經驗,亦有家長自少為子女開股票戶口,為子女每年投資。在外國更早已將理財等相關內容列入中小學課程,例如英國中學課程大綱,要學生學理財規劃及計算利率、了解金融產品等,蘇格蘭更是要學童自5歲起就要學(見表)
英國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一項研究,曾接受理財教育的兒童,到35至49歲時,家庭財富平均比沒有接受理財教育的,多出3.2萬英鎊。美國聯邦儲備局前主席格蘭斯班亦曾提出,要在中小學實施理財教育課,避免年輕人作出錯誤的理財決定,之後要付上多年時間補償。
如何增加財富累積機會,學曉理財已是如今社會的重要生存之道,大人固然不可忽視投資理財之道,就連對小孩子而言,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堂課。
撰文 : 沈帥青